一、学院简介
政法学院是2019年10月根据韶关学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原韶关学院法学院和原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成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法律和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至今已培养毕业生达10000余人。
(一)专业优势突出
学院现有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45人、继续教育在读学生1700人。近5年来,政法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考研升学率约8%,近三年法考一次性通过率34.39%。麦可思调查统计显示,政法学院毕业生对学院学风、环境设施支持、管理服务支持均在95%以上。

(二)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博士22人(含在读)。拥有法学专业、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三个省级教学团队,行政管理教学团队也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90多篇;参编并出版专著、教材各40余部;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0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获得校级、市厅级科研立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众多奖项。

(三)实验、实践条件优越
学院有电子政务实训室、公共关系实验实训室、法律诊所实训室、计算机模拟法庭实训室、综合实训室、模拟法庭、法律援助工作站、社会工作实验室等实践机构。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和咨询服务基地、广东省禁毒社工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和广东省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韶关市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基地、韶关市市域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均挂靠在政法学院。总面积约700多平方米,总资产180余万元。学院在4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有实习基地。

(四)培养效果显著
学院学风良好,育人成果显著。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创”项目39项;在各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奖励289项。近四届毕业生有41人考上公务员,72人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近四年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在33%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历年均超过全省、全校平均水平,75%左右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就业。
二、专业介绍
法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学一(总论)、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总论、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民法学二(物权、人格权)、民法学三(合同、侵权责任)、模拟审判、司法口才等。
就业方向:
能胜任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等从事立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工作,能胜任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及外资企业、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等从事相关法律工作。

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服务于粤北地区、大湾区以及省内外其它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或服务工作,尤其能在粤北地区、大湾区等城市社区、基层政府、村民自治机构等各类组织中从事管理、服务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行政管理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管理思想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伦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地方政府学、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等。
就业方向:
能胜任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或服务工作,尤其能在粤北地区、大湾区等城市社区、基层政府、村民自治机构等各类组织中从事管理、服务和科研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服务于粤北地区、大湾区以及省内外其它地区。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从事公共管理、人事管理和文秘工作等方面实际工作能力,能在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与党政机关等部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伦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原理、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
能胜任在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与党政机关等部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
本本专业主要服务于粤北地区、大湾区以及省内外其它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与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中从事专业社会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区概论、发展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与保障、婚姻家庭法学、劳动法学、犯罪学、司法制度、心理咨询与治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
就业方向:
能胜任在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社会福利和保障机构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法律咨询和调解以及心理咨询和辅导等工作。

三、学生风采(文体活动、多维素质等)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多维素质能力培育培养工程,目前已打造12•4法律文化周系列活动、调研韶州、主持人大赛、校友论坛等精品活动。学生多次在广东省版权知识演讲比赛、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比赛中获省级奖励,学院获广东省版权知识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连续4年获韶关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组织奖 。

四、就业深造
学院学风良好,育人成果显著。学院全方位抓好毕业生就业升学工作,近年来,学院毕业生考研、考公及就业率不断提升,2024届学生法考一次性通过率达39.39%,为历年之最。近三年共有49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14人考上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研究生。近三年共有35人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历年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5%左右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就业。

五、获奖情况
学院不断完善学生激励机制,发挥先进典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创”项目39项,在各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奖励300余项, 获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校级荣誉表彰学生达2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