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教学工作

质量工程项目

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工作 > 质量工程 > 质量... > 正文

质量工程项目

时间:2023-08-16   来源:    阅读:

一、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院理论物理学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1位教师被确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位教师被确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1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位教师被确定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培养对象,2位教师被确定为韶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个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粤北现代机电工程技术开发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主持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二)机遇与挑战

学科建设面临良好机遇。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省推行高校“创新强校工程”,实施科教兴粤、建设创新型广东、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这表明我省又到了一个新的高校教育发展时期。我院要抓住好这个机遇谋求发展,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同时,我院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比如学科层次的提升,日趋激烈的高层次人才竞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的建立和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等挑战问题。

二、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劣势和优势分析

我院高水平学科和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重点科研创新平台实力偏弱,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空白,与行业、科研机构、其它高校之间还未真正开展协同创新。

我院有5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两大学科,在四重建设方面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我院下设汽车轴承联合研发中心、韶关市机械CAD/CAM中心、自动化研究所、现代设计研究所、名车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为重点科研创新平台的新建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承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重点任务

(一)重点学科方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于2015年升为校级重点学科、于2018年升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力争车辆工程、电子学科升为校级重点或重点扶植学科。

(二)重点人才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2人、新增 “千百十工程”校级、省级人才各2人和1人,新增市拔尖人才2人。新增教授3-5人,博士5-8人。新增校级教学名师1-2人。培养1-2省级优秀青年教师。

(三)重点平台方面。力争新建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金工实习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电气与自动化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训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立机械电子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韶关学院-莞韶工业园省级、市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项(粤北机电装备工程开发中心和理论物理学)。

(四)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力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省级科研项目5-8项,获得的到校科研经费稳步增加。

四、实施步骤

建立相关制度, 制订并实施四项计划。

(一) “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提升计划”。学科建设要有相应的组织来规划、建设、落实、评估和监督,确保规划到位、建设到位、责任到位。成立由院领导任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重点学科的重大事项(如学科的建设规划、人才培养与引进、资金投入与使用、责任落实与监督等)进行决策,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内涵建设,全面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水平。

(二)“引进和培养重点人才计划”。创造条件,广纳贤才。在做好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同时,也要将现有的教师培养成拔尖人才。建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多学科领域专门学者深度融合创新群体与研究团队。通过有计划培养和选拔教师出国进修学习、考察或到国内重点大学或国外大学进修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培养出高水平的学术骨干教师。

(三)“重点平台建设计划”。通过汇聚、整合多方资源,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构筑系统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教研相结合平台。

(四)“重大科研项目培育计划”。建立国家级、省级项目和成果的培育体系,广泛吸纳各种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我院学科建设建设领导小组,进行统筹协调、决策、制订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学科建设。加强交流与合作。在资金安排等方面对 学科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制订高层次人才奖励制度。建立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的有效激励机制。

(三)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重点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带动为突破口,科学谋划和有效推进我院的学科建设工作。

(四)对学科建设的实施情况、效果进行自查,确保 学科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