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四月,春满林芝。在韶关学院第十九批援藏支教志愿者驻地,一场跨越十年的教育接力正在续写新篇。
4月8日-10日,学校党委书记孔云龙率党政办公室、校团委、素质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等部门及学院负责人组成慰问团,赴西藏林芝看望慰问韶关学院第十九批大学生援藏支教志愿者,参加韶关学院-林芝市巴宜区校地共建暨援藏支教十周年座谈会,开展援藏支教工作调研,实地了解校地共建工作成效。

与志愿者合影
深情厚谊,共叙发展
慰问团受到林芝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黎世江,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副领队、林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邓钢,林芝市政协副主席、巴宜区委书记旦增拉姆热情接待。慰问团一行马不停蹄,带着全校师生的牵挂与祝福,踏入高原,为这段延续十年的教育情缘再添温暖注脚。
座谈交流,共话未来
4月9日上午,韶关学院-林芝市巴宜区校地共建暨援藏支教十周年座谈会在八一镇团结小学举行。巴宜区委常委、副区长益西卓玛,林芝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正安,巴宜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志勇,巴宜区教育局副局长柴草等出席会议,韶关学院第十九批大学生援藏支教志愿者,往届留藏工作志愿者代表、林芝赴韶关学院参加美育培训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孔云龙代表学校党委向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巴宜区人民政府、林芝市教育局等有关单位长期以来对韶关学院援藏支教志愿者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援藏支教志愿者扎根高原、奉献教育的精神给予高度肯定。他强调,韶关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抓住大学生援藏支教这一教育援藏工作的重要抓手,助力巴宜教育强区建设,为教育援藏贡献韶院的智慧和力量。接下来,学校党委将以援藏支教十周年为重要契机,更好探索学校应用型、创业型大学办学新实践、新路径、新模式,加大校地共建的力度、深度、广度,用“校地共建”缔结“粤藏情浓一家亲”。
孔云龙寄语志愿者们:“你们是韶关学院的骄傲,是西藏教育的希望。”他希望志愿者们,一是要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在实践中砥砺品格;二是要珍惜机会、拼搏进取,在锻炼中成长成才;三是要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弘扬“韶院人精神”,以扎实学识和师德风范为西藏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座谈会现场
益西卓玛对韶关学院十年来的教育援藏成果表示衷心感谢,强调支教志愿者以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交融中发挥关键作用,将先进教育理念注入基层,助力教育质量提升,彰显高校育人成效。她期待校地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文化交融、资源共享等领域探索新模式,为巴宜区教育事业注入新动能。
张正安表示,十年来,韶关学院精准选派人才,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等紧缺学科优秀学生,有效缓解师资结构性短缺。志愿者们在支教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为林芝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校地双方进一步深化校地共建,为林芝开展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及教育科研项目探索更多新路径,持续优化支教模式,形成可推广的校地合作经验。
会上,林芝市赴韶参加美术骨干教师培训代表孙建博分享在韶培训的收获,对韶关学院提供的培训机会表示感谢;韶关学院第十九批大学生援藏支教代表与校友代表、第四批援藏支教志愿者郭梓豪分享了他的援藏初心、成长经历及留藏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决心。他们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感动和鼓舞。
随后,与会人员为韶关学院-团结小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暨实习支教基地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实地调研,情系一线
此行,孔云龙一行还走进八一镇团结小学、巴宜区幼儿园、米瑞乡小学等支教点,深入支教志愿者课堂和支教志愿者宿舍,听取了第十九批大学生援藏支教志愿者工作队在思想政治学习、支教工作生活、第二课堂探索等方面工作的汇报,与志愿者深度交流,勉励志愿者坚守教育一线,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慰问团深入支教志愿者课堂,并与之合影
在校地援藏支教十周年工作回顾展现场,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十年援藏支教的艰辛与成果。孔云龙感慨:“从10人到677人,变的是数字,不变的是‘用教育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初心。”他强调,学校将把援藏支教十年作为新起点,深化校地共建内涵,在更多领域打造升级版合作模式,让教育援藏从“输血”走向“造血”。


参观援藏支教十周年工作回顾展
据悉,自2015年起,韶关学院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大学生“组团式”援藏支教活动,2017 年,学校作为广东省首批高校参与广东高校与西藏林芝“校地共建”项目,开展大学生援藏支教活动。截至目前,韶关学院已选派十九批共677名志愿者开展援藏支教,支教总人数占林芝市广东大学生援藏志愿者总数的35%左右。十年来,学校援藏支教志愿服务队打造了“思政教育+援藏支教,多维素质+援藏支教”等工作品牌,得到了广东省教育厅、受援地巴宜区政府的好评,援藏支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援藏的一张靓丽“名片”。
十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当慰问团踏上归程时,林芝桃花正艳,一如十年前的那个春天。这场跨越3000公里海拔的教育接力,正在孕育新的十年之约,韶关学院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担使命,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粤藏情谊在新时代焕发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