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地方 -> 正文

服务地方

服务地方

【纵向帮扶】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化学科普帮帮团”走进南雄珠玑小学

发布时间:2025/11/03 作者:郑海鹏 来源: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摄影

为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助力乡村基础教育发展,10月29日下午,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组织“化学科普帮帮团”师生党员服务队,前往南雄市珠玑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趣味科学实验大揭秘”为主题的纵向帮扶义教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设计巧妙、互动性强的化学实验,激发乡镇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是学院推动党建与专业服务深度融合、落实教育帮扶责任的生动实践。

在郑海鹏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党员服务队为珠玑小学四年级学生带去了三个集观赏性、趣味性和科普性于一体的化学实验。在“大象牙膏”实验中,队员们将碘化钾溶液倒入双氧水中,迅速催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氧气,使掺有色素的洗洁精溶液喷涌出色彩鲜艳的泡沫柱,宛如巨型牙膏,形象展示了催化剂作用和气体生成的剧烈现象。在“火焰掌”环节,志愿者先将丁烷气体注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形成可燃气泡,随后将气泡捧在掌心点燃,霎时间一团火焰在手中腾起又迅速熄灭,现场惊喜欢呼不断。队员借此讲解燃烧三要素,并强调专业防护措施的安全性,引导学生理解可控实验环境的重要性。而在“滴水生火”演示中,向铺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团上滴入少量水,棉团迅速自燃产生火光,直观呈现了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过程,颠覆了“水能灭火”的日常认知。

每个实验结束后,党员学生均结合小学阶段的认知水平,用生动比喻和互动问答,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耐心解答“为什么泡泡会着火”“水怎么能生火”等充满童趣的提问。小学生们在观察、惊呼、动手体验和主动发问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化学的神奇魅力,更初步建立起“观察-猜想-验证”的科学思维模式。许多学生兴奋地表示:“原来化学这么好玩!希望大哥哥大姐姐常来!”

本次义教下乡活动由学院教师党支部牵头策划,以“党建+专业服务”为导向,依托“化学科普帮帮团”实践平台,将高校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适合小学阶段的科普内容。活动有效补充了乡镇小学在实验教学资源方面的不足,体现了高校党组织对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珠玑小学教师认为,这种互动式、趣味化的科普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兴趣,是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种子的重要方式。

作为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持续推进“纵向帮扶”工作的具体实践,本次活动进一步夯实了高校与基层中小学的教育联动机制。学院党委表示,将继续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专业引领和党员服务队的先锋作用,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教育帮扶体系,为提升乡村青少年科学素养、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发展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