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信息工程学院“E路同行”智慧农业科普实践队南雄市水口镇工作站之集中服务日
日期:2024-07-09  发布人:梁展华 摄影:林梓涵  点击数:

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普及农业科技知识,7月5日,信息工程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E路同行”智慧农业科普实践队参与南雄市水口镇工作站之集中服务日,围绕着我院五项重点科研项目开展深入调研并宣传。

活动当天,实践队成员分为若干小组,活动开展前期已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通过实地考察、交流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和农民朋友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实践队成员针对性地开展了智慧农业知识宣传,介绍了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设备、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效益。

信息工程学院“E路同行”智慧农业科普实践队在推动智慧农业技术普及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为,受到了学校党委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与广泛关注。学校党委书记孔云龙在我院服务展位听取了我院的项目汇报,同时逐一聆听农户咨询在使用无人机方面的困难和疑惑。他热心地为农户解答疑问,并对我院实践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此次实践活动是学院实践教学和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展现了韶关学院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提到,要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学校党委书记孔云龙现场指导

南雄水口镇镇长叶红大表示,实践队的工作对于提升当地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实践队能够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南雄水口镇镇长叶红大现场交流

“E路同行”智慧农业科普实践队队长钟斌表示,实践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智慧农业科普活动,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讲座、实地考察、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效益,当地村民反响热烈,这是我们专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福祉,也是我们一路不怕艰辛、用于挑战技术创新创造的动力和初心。

“E路同行”智慧农业科普实践队队员贾希贤表示,我们将珍惜这份荣誉,继续秉承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南雄市水口镇工作站之集中服务日在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E路同行”智慧农业科普实践队的实践经验,也为南雄市水口镇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支持。是一次科技知识的深入传播,更是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的一次重要推动。它不仅让农民朋友们亲身体验到了智慧农业技术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新技术、新模式的热情与期待,也为乡村智慧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让科技的种子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共同绘制出一幅幅智慧农业的美好图景。

现场合影

以下是此次活动各个项目简介。

项目一:《基于无人机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互联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基础,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构建智慧农业平台。无人机搭载多光谱摄像机等传感器提供了高效、精准地采集农田多维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决策支持,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项目二:《智慧蜂箱管理及可视化系统》的组员们生动讲解其工作原理与变革性影响,展示摄像头技术提升管理便捷性。村民积极参与,互动热烈,对智慧农业表现出浓厚兴趣。不仅传播了科技知识,还激发了农民对新技术的热情,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型。通过普及智慧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精准高效,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三:《“天地空“三位一体智慧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融合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与无人机巡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测。实时数据采集与精准分析,能迅速发出预警,为守护森林资源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彰显科技在防火中的重要作用,吸引了许多当地群众瞩目咨询。

项目四:《智能轮椅监护系统》旨在为老龄化社会和残障人士提供更安全、更便捷、高性能、价格适中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系统包含智能控制系统开发、人机交互设计、紧急响应机制等研究内容,通过这些技术,来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对智能电动轮椅的需求。其中,紧急情况下的自动报警和定位功能更是起到关键作用,当使用者遇到生命指标不正常并无法自行拨打急救电话时,智能轮椅能够自动报警,并发送给急救人员使用者的位置信息,确保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进一步保障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项目五:《无人机果园植保》旨在利用无人机进行果园种植,为当地的果树种植户们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通过普及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助力种植户们提升耕作效率,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与当地一村民的探讨,队员也将积极探索科技助农的新模式、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科技动力和创新活力。

现场交流


版权所有: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院长信箱:miaodecheng@sgu.edu.cn

书记信箱:36933947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