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北江流域生态守护实践队探索智慧农业新路径
日期:2025-07-08  发布人:胡杏 摄影:李一帆  点击数:

7月5日,信息工程学院绿水青山北江流域生态守护实践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英的领下,深入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校级重点队聚焦智慧农业技术应用,通过实地考察生姜种植基地和南国家湿地公园,探索无人机与无人船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实践队一行开展实践活动

在生姜种植示范基地,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农业发展的痛点。据农户介绍,生姜种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病虫害防治难,姜瘟病一旦发生将导致土地十年无法复种;二是种植周期长,从种植到收获需半年时间且需三至五年轮作;三是设施农业投入大,普通农户难以承担大棚建设成本。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生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老师们现场与农户交流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展示了无人机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现场演示,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可完成三项关键任务:一是病虫害早期预警,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提前发现病害征兆;二是精准施药系统,将农药使用量降低40%以上;三是生长监测模型,为农户提供最佳采收时间建议。

南水湖湿地公园生态监测站,实践队重点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水质监测无人船。这款集成了多项创新技术的设备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多参数实时监测,可同时检测pH值、溶解氧、浊度等指标;二是智能巡航系统,可覆盖水域面积广;三是云端数据平台,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后台。该实践队指导老师刘晓樑表示“此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还为科学管理和污染预警提供了可靠依据。该技术可有效提升水质监测效率,为湿地健康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无人船进行生态监测

这次实践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实践队队长张陟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把握住各种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了解社会痛点、难点,具有问题意识,从而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真正需要的能力的培养。

团学联指导老师胡杏说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体现,同学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实践队还将与当地村委会建立长期联系,未来将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落地。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以科技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正如实践队队员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科技的力量,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这种精神将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农业科技领域,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院长信箱:miaodecheng@sgu.edu.cn

书记信箱:36933947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