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 应知应会 >> 正文

认证进行时|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四)

发布时间:2025-05-06     发布者:

29.《标准》要求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或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精神与素养的医学毕业生。本科医学教育为学生接受毕业后教育和在各类卫生保健机构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本科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需要在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提高。

30.《标准》规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哪四个领域?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四个领域: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精神与素养。每所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毕业生的预期结果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31.《标准》规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科学和学术领域有哪些?

科学和学术领域共6条,主要包括:

(1)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群体和卫生系统中与医学或者健康相关的问题;

(3)能够理解和描述生命各阶段疾病的预防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预后及康复;

(4)能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基本原则;

(5)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

(6)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32.《标准》规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临床能力领域有哪些?

临床能力领域共14条,主要包括:

(1)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

(3)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

(4)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5)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法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和解释;

(6)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常用的临床基本操作;

(7)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其合理性;

(8)能够了解患者的问题、意见、关注点和偏好,使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充分理解病情;就诊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同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进行沟通,并共同制订诊疗计划(医患共同决策);

(9)能够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提供相关信息,使他们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诊疗方案;

(10)能够将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

(11)能够依据客观证据,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12)能够发现并评价病情的变化及严重程度,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可能的急救处理;

(13)能够掌握临终患者的治疗原则,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沟通。用对症、心理支持等姑息治疗的方法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提高患者的死亡质量;

(14)能够在临床信息系统中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

33.《标准》规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健康与社会领域有哪些?

健康与社会领域共7条,主要包括:

(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

(2)能够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公平性,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3)能够在不同情境下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医生、健康倡导者、研究者等;

(4)能够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用药、康复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力;

(5) 能够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6)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对健康的需求;

(7)能够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因素。

34.《标准》规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职业精神与素养领域有哪些?

职业精神与素养共7条,主要包括:

(1)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

(2)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形成真诚、正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素养;

(3)能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中。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4)能够了解影响医生健康的因素,如疲劳、压力和交叉感染等,并注意在医疗服务中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因素,同时知晓自身健康对患者可能构成的风险;

(5)能够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6)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卫生从业人员,并注重相互合作和学习;

(7)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35.《标准》中的宗旨具体指什么?

宗旨阐述医学教育办学的总体框架,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宗旨的制定应与学校的资源、管理相适应,同时考虑地方与国家、区域与全球对医学的期望和发展的需要,并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发展愿景。办学定位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服务面向、发展目标等;办学理念应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36.《标准》中宗旨制定过程参与人员包括哪些?

宗旨制定过程参与人员包括校内主要利益和校外利益相关方。校内主要利益相关方包括教师、学生、校/院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校外利益相关方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和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社区和公众代表、学术和管理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医学科研组织和毕业后教育机构的代表等。

版权所有: 韶关学院医学院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大学路288号

学生工作办公室(招生与就业咨询):0751-8129832;教学教研办:0751-8122849;院办电话:0751-8122873、8122870